习近平结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对秘鲁、巴西国事访问回到北京
首页 > 外交研究 >

共建更加美好世界的行动指南

来源:红旗文稿 责任编辑:卫芸辉 发布时间:2021-01-25
分享到:

金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主任

今年第1期《求是》杂志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战略思维,深入思考人类历史发展阶段和前途命运问题,高瞻远瞩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这一重要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契合各方期待,闪耀着穿越时空的思想光芒,一经提出便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积极响应。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为国际社会共迎挑战、共谋发展、共促安全提供了重要方向指引和强大精神力量,成为引领人类前进方向的一面旗帜。

回答“时代之问”的中国智慧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环境持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方向不可逆转,但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经济全球化遭遇强劲逆风。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世界,国际社会需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方向指引,希望看到“ 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信心。

早在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就指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3年3月,在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强调,“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一阐述被认为超越双边关系范畴,“向世界讲述了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

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系统。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大系列峰会上全面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提出“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并给出了“中国解答”:倡导国际社会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用“五个坚持”“五个世界”清晰搭建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厦”的“四梁八柱”,为解决人类难题、推动共同发展提供了科学答案。

2017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面向各国政党领导人再次系统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和努力方向,倡导各方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号召各国政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响应人民共同期待,把自身发展同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各国政党普遍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宣言”,让各国政党看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美好世界图景的新希望。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让国际社会更加感受到人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开幕致辞时指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宣布中国为推进全球抗疫合作的五大举措,呼吁各国携起手来,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时再次强调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峻考验,人类已经进入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讲话发出了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的时代最强音。

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中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等价值追求,蕴含着整体观念、系统思维和辩证方法,不仅指出了人类走向美好世界的努力方向,而且提供了走向美好世界的实践路径,成为拥有凝聚国际社会共识的强大思想力量。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进了联合国一系列成果文件,成为国际社会重要共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习近平主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对国际社会的重要贡献”,“中国正身体力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汤姆森强调,“在我看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唯一的出路”。

推动人类进步的中国方案

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既解决认识的问题,也解决实践的问题,不仅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提供了科学解答,而且为“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支撑。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指引下,中国近年来为解决全球问题、推动人类进步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

—— 面对强权政治、结盟对抗等陈旧逻辑对当今时代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利用国际场合深入阐述中国主张,号召国际社会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大国之间努力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大国对小国平等相待,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人人享有安宁祥和。

——面对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引发的逆全球化思潮,习近平总书记主张国际社会不能因为经济全球化遇到了问题就全盘否定,而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除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强调“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倡导国际社会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面对文明隔阂、文明优越等阻碍人类文明共同发展进步的沉疴顽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系统阐述中国的文明观,主张各种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应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主张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强调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面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重大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生存发展带来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国际社会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倡导国际社会平衡推进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积极推动《巴黎协定》实施,并强调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面对中国与世界关系正在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历史与使命等角度深入阐述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强调“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打造伙伴关系、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变。

知行合一的中国贡献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中,中国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追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界,以实际行动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坚定不移地通过自身发展推动世界发展。中国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近1 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如期实现。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向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全新机遇和广阔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国正越来越由世界发展的受益者变成世界发展的带动者,将更多地通过自身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建设。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积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中国同相关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各领域合作机制陆续搭建,经贸投资往来不断加强,重大工程项目扎实推进,给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成为国际社会共享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中国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进行深入阐述,为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理念指引。中国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作用,促进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倡导推动多边贸易机制能够更加有效地践行开放市场、促进发展的宗旨,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积极推动收窄发展鸿沟。

中国坚定不移地投身国际抗疫合作。中国坚定支持世卫组织发挥领导作用,毫无保留与国际社会分享抗疫经验,向150多个国家和9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为有需要的34个国家派出36支医疗专家组,向各国提供2000多亿只口罩、20亿件防护服、8亿份检测试剂盒。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230多个政党就加强抗击疫情国际合作发出共同呼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中国坚定不移地推动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元立体支撑。中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双边命运共同体,与相关国家就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同时,中国积极倡导建设互联网命运共同体等,积极倡导建设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等,获得国际社会积极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元立体格局正日益形成并不断完善。

共建美好世界的共同追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理念引领,也是实践指南,它引导各国正确看待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指引了世界和平发展的方向,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提出了新思路,已成为广受国际社会欢迎的重要公共产品,成为各国共建美好世界的共同追求,得到世界各国人民高度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民意基础日益深厚,未来前景广阔。

发挥联合国等多边国际机构的作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层面更加落地生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多边主义,要加强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世界卫生组织等全球性、区域性和专门性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和精诚合作意识,携手构建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推动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

高举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旗帜,打造文明交流互鉴的交往新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思想基础,这一思想从国际社会现实出发,在尊重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不同文化等客观差异的同时,寻求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它与联合国所倡导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崇高目标高度一致,构成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彼此交往、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思想观念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的尊重文化多样、促进文明对话、维护民族平等重要理念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共同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继续发挥中国的带动作用,用中国方案切实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着眼早日战胜疫情,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将积极开展国际抗疫合作,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彰显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消除贫困、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带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构建命运共同体,形成凝心聚力的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卫芸辉】
8013832 8013839